美国投资公司高盛(Goldman Sachs)在8月6日的报告中声称,中国政府在过去的两个月内,估计共投入1470亿美元用于“拯救股市”。若按照2014年中国10.4万亿美元的GDP来衡量,仅在两个月内,中国政府就向股市注入了相当于GDP 1.4%的资金,而2014年中国全年的教育预算,也仅占到年度GDP的4%。
不过,政府救市并没有产生奇迹;或者说,崩盘的股市根本无法可救。竭力注资与政策恐吓的结果,也只是勉强维持上证指数在3700点上下徘徊,而该指数还没有计入下跌更为严重的非成分股票。在股价的震荡中,股市交易量逐渐萎缩,长期性的金融流动性丧失,基本已成定局。
外商对中投资也在持续恶化。根据日本产经新闻转载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15年1月到5月期间,美国对中国的投资锐减33%,日本对中投资减少9.4%,仅有欧盟与东盟的投资略有增加。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被严重压制的中国劳动者工资水平,在近几年来汹涌起伏的房地产与金融泡沫中,得以加速上升。综合而言,中国的劳动价格已不再低廉。财富(Fortune)网站上的一篇评论引用咨询公司BCG的调查结果,若计入能源成本等因素,中国的制造业成本指数,已经达到美国的95%,与美国本土相差无几。外资撤离中国的趋势,已无可挽回。
实体经济萧条,股市泡沫破裂,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上面临着巨大的贬值压力。根据华尔街日报的观察文章,为了阻止资本的快速外流,中国政府在近期使用大量外汇储备回购人民币,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据统计,中国政府在2015年7月份的外汇储备骤减为3.65万亿美元,比2014年同期减少了8%。
泡
沫破裂,资本撤离,这些其实不过是问题的表象。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在于国际竞争力的持续衰退。人口老化,产业特权垄断,权利与福利缺失,是中国经济发展
难以逾越的资源与制度的刚性障碍。慢性老龄化的社会,无法再继续支撑依靠劳动红利的经济增长;依靠行政特权垄断的产业利益集团,无效率地占据着资本与市场
资源,扼杀经济产业的创新;而在一个劳动大众无法享有基本权利与福利的社会,也不可能孕育出健壮的消费市场需求。中国过去的快速经济增长,建立在快速资本
扩张与低廉劳动工资之上,外资撤离与成本上升,则使得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失效,而实际上,中国也并没有成功找到有效的其他代替方式。
随
着国际竞争力的长期衰退,中国的资本收益率与劳动附加价值,将不可避免地持续下降。其结果,是真实利息率与真实工资的双重降低,并导致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
持续贬值。而无论中国政府,如何以宽松政策刺激经济,造成何等程度的名义通货膨胀,该国的真实价格水平,相对于国际货币将长期处于贬值地位,形成真实水平
上的通货紧缩。这种名义通胀与真实通缩并存的悖论局面,将在中国经济的冰河时代,成为一道诡异的风景。
来源:自由港 / 项小凯,独立学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