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即将访问美国之际也启动了新一轮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国当局最近公布了期待已久的《关
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台国企改革的所谓顶层设计?它的着眼点是什么?这次改革能否使国企适应市场化、现代化与国际化的
趋势?当局如何在加强党组织在国企中的作用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又如何协调强化国有经济与市场化改革方向之间的矛盾?
夏
业良说,国企改革为什么要改?这是因为过去几十年垄断了大量国有资源的国企业绩非常糟糕而且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民众意见非常大,很多人希望通过改革把
这些国企改造成现代化的企业,其中把相当一部分变成私有企业或者市场化,但是我们后来看到的结果恰恰相反,不是国退民进,而是国进民退,而且强调党领导国
有企业。他说,中国国有企业的负担由民众承担,分红却是给国家,国家把那些钱拿去做什么了?民众一无所知。实际上,国企就是统治集团的小金库、提款机,他
们利用国企把钱洗白,然后冠冕堂皇以“海外投资”名义向海外转移,落入一些家族的腰包。在他看来,国企改革不会有效果,因为很多经济学家已经说过,国企改
革的最终方向是私有化;如果他们反对私有化,就根本无法把这种改革继续下去。他认为,国企改革的实质就是加强国企和国有经济的力量,使之成为执政阶层的物
质和政治基础,因为国有企业可以控制,而民营企业则不好控制,就像李嘉诚从中国撤资,当局非常不满但是很无奈。
何
清涟认为,这个国企改革方案体现了习近平个人的特点,就是忽左忽右漂浮不定,充满了矛盾。比如,一方面它说要坚持市场化方向,同时它有宣布加强党对国企的
领导;它一方面要搞混和所有制,但是又要保持国企的控股或是相对控股地位,即把负债率很高的国企通过包装、入股资产重组,然后到股市圈钱。她认为,这次国
企改革他们想让私企买单,但是私企没有那么傻。她指出,从前年开始,私企开始大量向海外投资,投资领域包括房地产、生物科技等等;比如在美国,中国私企在
美国的投资遍布50个州,给8万美国人带来就业机会,这是前所未有的。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认为,从总体上来说,有关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发展方向并不像前两年18届3中
全会后人们所期望的那样。他说,大家不要对国企改革抱有过大的期望,因为国企是党的执政基础。只要这个第一原则存在,国有企业的改制、改良都是在技术层面
上做一些小修小补,而不会从根本上对国企的规模、在中国经济中所占份量、性质和管理方式等作出改变。现在很明确的是,国有企业,包括这次的混合所有制改
革,最终都是为了把国有企业做得更大,而不是更小,让民企入股国企是为了让国企不用花太多的钱买到更多的资源,让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而不是下
降。他说,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换一种方式,通过利用民营资本的杠杆达到国进民退的真正效果。
陈
志武教授说,中国以往进行的集体化是出于共同富裕这样一个哲学定位,而这次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非常明确表示,国企、国有经济首先是党的执政基础,然后才可
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所以这从根本上确定了国企的定位,这是核心内容;未来几年,大家不应该再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他认为,指导意见中有关加强党组织在国企中的作用以及加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与与市场化发展方向之间存在本质的矛盾,很难协调,要么强化企业的党性,要么强化企业的市场性,但是两者不可兼得。
夏业良教授认为,所谓的国企改革其实是自欺欺人。他说,习近平上台将近三年来,大家看到的是一步步的倒退,改革在中国已死。他指出,习近平亲自担任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组长,实际上是把过去改对的东西改回去,这是改革吗?是进步吗?是一种倒退。
来源:美国之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