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5年10月1日星期四

红二代将给中国经济扔炸弹

核心提示:中国经济未来中低速增长,才是比较客观的判断。把6.5%设置为底值,是狂妄而不科学的,以此为出发点的一系列政策,都难免会出现较大的偏移性错误。应有的预见是,红二代和中纪委官员将是中国未来经济的定时炸弹,其负面影响不容低估。

近些年来,中国领导人和官方御用学者信心满满,坚信未来5-10GDP增速能维持7-10%。美国华尔街和世界银行也异口同声表示支持。

但是,2013年来的预测充分表明,他们都错得不小。这次中国股灾爆发后,国际投行都忙不迭调低了对中国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如亚洲开发银行将中国2015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6.8%2016年下调至6.7%,这也是亚开行两个月内第二次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为啥投行们的预测变动近些年来异常频繁,常常低于预期很多。分析认为有四大原因。

首先,救命稻草般的希望心态影响了客观判断。

全球经济都很差,抱着一种抓救命稻草的希望心态,尤其希望成长较多的中国、印度等能拉世界经济一把。

如果参考下俄罗斯官方和学者对自身经济的预测,最终被证明是烂得出奇的判断,就可以了解这一原理。

其次,互相勾结的利益需要影响了客观判断。

中国红色权贵长期和华尔街大佬们紧密勾结,给投行们带来巨大的利益。华尔街也投桃报李,给权贵子女们大量实惠,给中国经济向好大开绿灯宣传。因而在分析报告中,难免具有维护自身利益和迎合中国权贵的严重偏向性。

第三,红色权贵狂妄自大构成一定浮夸。

红色权贵一般有好大喜功的个性,因此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喜欢扩张和浮夸。一遇到挫折,又暴露出内在的自卑,政策大幅摇摆而走极端。

这次股灾爆发,先是肆意鼓吹“改革牛”,一副欣欣向荣的盲目乐观心态浮于纸上。由于对杠杠、配资等违规行为放任不管,制造了较大的泡沫。在市场恶化后,又手忙脚乱大改规则,短期内突然实施过度查处。一刀切的矫枉过正,最终导致了越陷越深,形成了史无前例的特大股灾。

“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人治特点,在这次股灾的应对上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四,反腐未涉及统治阶层核心。

应该说,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要特征,和依赖天然资源的俄罗斯、巴西等国家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大周期变动的时候,应有相当的韧性。

但是,红色权贵和地产利益集团,拼命让政策向楼市倾斜,大搞“一带一路”扩张已经严重过剩的传统产业,以及为了政治目的拼命向穷弱国送钱,让这种韧性受到了相当的破坏。

而最要命的是,像中信证券等和投机外资勾结,并在救市上“发国难财”,这种在危机中还扔炸弹的现象后期还会出现。王岐山的反腐表面上轰轰烈烈,其实对金融系和红二代而言,根本就不具备多大威慑力。若不是闹出这么大的危机,震惊了世界,恐怕根本查不到这些权力者身上。

反腐至今太子党红二代无全都平安无事

前文指出,【王 岐山作为顶级的高官,长期主导中国金融领域,对中国金融腐败现实的认识当然比谁都深刻,也被外界寄予厚望于金融反腐。可是,他把反腐的重点都放在周薄令徐 等案件上了(由于这些案件政治性十足,被海内外舆论质疑为政治内斗)。对金融体系危机的产生,严重缺乏危机感和前瞻性,这显然是反腐战略上的一个重大失 误。

由 于王岐山在金融领域反腐的严重不足,最终导致了史无前例的特大股灾出现,对此其显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今,股民损失惨重而怨声载道;科技及中小企业无 法从资本市场正常融资,其发展潜力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前景,显然遭遇严重破坏;几万亿平准基金被迫套牢,更让经济运转能力明显削弱;最后,还波及到亚洲及 全世界,令各国经济动荡,甚至连众望所归的美联储9月加息也被迫推迟,这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危害极为深远。

王岐山为什么在金融领域迟迟不肯出重手呢?分析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王岐山本身属于资深红二代,且长期工作于金融系统,对“自家人”敢否“自宫”存在利益冲突。其二是金融大鳄、红二代们实力极其强大,以王岐山的力量也无力面对。

股 灾已经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再抓再多的人已经都属于马后炮了,这显然属于被迫性质。即使是亡羊补牢,也未必敢涉及深层次的后台。这次股灾的爆发,应该是令完 成成功出逃后,王岐山反腐的又一次惨败!它证明了王岐山的反腐模式,无法真正预防内在危机的产生,而只能是事后诸葛而已。

多数媒体已经看得非常清楚,“红二代群体,就是王岐山反复的禁区!”而这个禁区里面,恰好就有大量的定时炸弹。

中国经济要想维持中高速增长,显然是浮夸了些。即使维持中速增长,在当前的制度体系下,如同天津大爆炸一样,也将面临突发而来的未知炸弹袭击。

另外一个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以监控追踪、秘密审查和奉旨巡视为手段,以反腐著称的中纪委官员们,由于权力扩大而缺乏足够的监督,腐败可能逐步向该部门集中。最终,会否堕落类似为更加腐败糜烂的锦衣卫们呢?这或许又是一批新的定时炸弹。

综合来看,中国经济未来中低速增长,才是比较客观的判断。把6.5%设置为底值,是狂妄而不科学的,以此为出发点的一系列政策,都难免会出现较大的偏移性错误。

来源:多维 / 吉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