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5年11月26日星期四

东莞现第二波工厂倒闭潮:一年有4000家企业关闭

广东东莞不少工厂近年因订单流失而纷纷倒闭,部分或将生产线转移向东南亚、非洲等地。有大陆传媒指,近一年以来,东莞至少有4000家企业关闭,这也是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东莞第二波的“工厂倒闭潮”。但当地官员表示,东莞6年来一直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这批企业倒闭实际上是市场优胜劣汰,并不能说明制造业整体遭遇危机。

珠三角不少企业受经济下行压力冲击倒闭,上月东莞一间工厂倒闭引发劳资纠纷。

《新京报》周三(25日)对东莞最近一年的“倒闭潮”进行了调查报道,其中描述了多个从外地来到东莞开工厂的老板,以及一些外来工的生存状态。

河南人任远2003年来到东莞一家手机屏幕加工厂打工,2005年成立了自己的手机屏幕厂。他说,3年前生产100万件货能够赚200万,现在要赚这个数目,需要生产1000万件货物,原因是手机屏幕的利润越来越低,厂家纷纷压价销售,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这个行业链上,最终有工厂顶不住。任远说,一个合作了10年的液晶公司老板,去年给他打电话说“活不下去了”,欠的165万元货款只能以后再还。

他说,这一行都是三角债关系,他的客户欠他的钱,他也欠供货商的钱。如果要继续把工厂开下去,只能自己背下这个债务。

根据东莞当地的说法,在过去一年,至少有4000家企业倒闭,其中电子行业的生产制造企业受冲击最大。

也有一些坚持不关门的工厂,选择将生产线转移出东莞,原因是东莞的劳工成本已经完全失去了优势。

任远的老乡申丰在东莞开了一间LED工厂,最近他计划把工厂转移至内地。申丰说,东莞、深圳一个工人工资最低不能少于3000元,否则一个小工都招不到,但在内地,1000多元就能招到一名工人。

另一个在东莞开鞋厂的老板则看中了非洲这个“新大陆”。他说,非洲很多地方和30多年前的东莞很相似,都有低廉的人力成本、低下的政策门槛,他计划到非洲去寻找“第二个东莞”。

深圳劳工公益机构春风劳动争议服务部主任张治儒周三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据他了解,广东的企业在今年下半年搬迁比较多,倒闭相对减少。搬迁和倒闭的原因主要是人力成本增加或企业转型。

他说:目前是这样,中国政府也在调整经济政策,把一些消耗和低生产企业进行转型升值,所以导致一些企业外迁和迫迁,这是一个正常范围。当然就今年而言,有出现一些企业倒闭现象,外迁比往年明显及比较集中,这两三年内是一个明显的事实。

面对一波波企业倒闭和转移,东莞市政府正采取“机器换人”和“腾笼换鸟” 的措施。

据《南方日报》报道,东莞当局近年每一年会出资2亿元,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从而加快东莞企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此外,当局又把东莞现有的传统制造业“转移出去”,再把“先进生产力”转移进来,让东莞达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目的。

东莞市长袁宝成曾公开表示,近期的倒闭企业大都是智能手机或其生产手机部件的生产商,属于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并不能说明制造业整体遭遇危机。对于东莞市的经济增速问题,袁宝成定性为“东莞经济新常态”。

袁宝成上月28日也指,今年东莞关停外迁的企业有243家,涉及合同金额为3.3亿美元,东莞新增外资项目有698个,涉及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为38.5亿美元,同比增长17.7%。这个数据表明,东莞外资企业虽有倒闭和迁移的情况,但新增外资企业和项目也在不断增加,东莞经济发展处于一个稳定增长的情况。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