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因为医疗资源高度集中,一个普通市民享受的医疗服务资源水平,大约相当于外地一个市长或者市委书记享受的医疗待遇。
人生最大的不平等是出生地的不平等
|
年年都在嚷嚷「逃离北上广」。2010年的嚷嚷理由是一线城市房价高、竞争压力大。但不到一年时间,人们就发现,与其在「悠闲自在」的中小城市做没有任何生机与活力的「死咸鱼」,不如回到狼奔豕突的北上广深做一尾挤成相片的「沙丁鱼」,于是,2011年的媒体话题又成了「逃回北上广」。
但是,憋在酱缸里的人们总是时不时想透出水平面上喘口气,哪怕没有逃离北上广的真行动,至少也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精神呼吸」。于是,「逃离北上广」的理由会不断变化,不过这几年最顽强的理由是雾霾。雾霾使人憋屈,雾霾使人短命,你总不能要钱不要命吧?
但是,人类的直觉与感性,往往总是与科学研究、与事实真相隔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在雾霾问题上也一样,科学研究将告诉我们又一个和直觉完全相反的真相!──中国这么大,住哪命更长?──它不在山青水秀地广人稀处,它就在人人天天说要逃离的北上广深!
2015年10月25日,英国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研究成果揭示:魔都上海人均寿命最高,为83岁,可与瑞典相媲美;最低的地方为西藏,人均寿命71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均寿命长度呈现自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规律。这一结果,和中国的城市化趋势高度匹配──城市化程度越高、人口越密集的地区,人均寿命越长;反之亦然!
这项研究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牵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参与协作。够权威!其突破性的一点在于,第一次用数据说明了自1990─2013年中国各省份民众健康状况(包括预期寿命)的变化情况。注意,时间点截止到2013年,离我们今天够近。(严九元《中国那么大,住哪命更长?》,智谷趋势2015-11-13)
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分5大阵营:东部沿海地区的北京、天津、上海、浙江、香港属于第一阵营,人口寿命预期在80岁以上;第二阵营包括吉林、辽宁、山东、江苏、福建、广东、海南、山西和陕西,寿命预期在77─80之间。中部省份如河南、湖北、湖南位于第三阵营,在74─76岁之间;新疆、青海、贵州属于第四阵营,在71─73岁;西藏虽然在1990─2013年间人均寿命预期提高至少12年,但目前依然低于71岁,在全国排最后。
哪些因素导致中国各地区的人口寿命预期会呈现如此大的差异?学者鲁小波、陈晓颖发表于2007年的论文《中国各省人均寿命影响因素研究》为我们解答这一问题提供了多个维度;
1. 经济水平是最主要因素。它通过制约居民收入、医疗设施、医疗人员的数量和服务质量等因素制约各地区的人均寿命水平。预期寿命最高的天津、北京、上海三地的人均GDP高于10万元,而最低的西藏、贵州人均GDP皆低于3万元。从世界范围看,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国民预期寿命也最高。
2.海拔也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其与寿命长度的相关性仅次于经济水平。海拔反映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一般海拔越高生活环境越恶劣,低氧、强日光辐射、寒冷、低湿度及大风会影响人体健康。西藏人均寿命受到海拔因素的制约。
3.地区面积越大、人口密度越小,人群分布会更加分散,客观上导致医疗保健和救治的困难,人均寿命亦会因此受到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人口密度大,医疗设施的规模化效益得以体现,相反,西部内陆地区地广人稀,不利于医疗救治。
4.总生育率也对人均寿命有重要影响。高生育率的地区经济落后、居民消费水平低,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自然也低,由此导致该地区的人口预期寿命偏低。根据我国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有学者估算出上海的总生育率为0.729,而西藏的总生育率为2.373。
经
济发展水平、海拔与气候影响、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是影响人均寿命的前三大因素。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水平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递减,海拔西高东低,城市化水
平西低东高,这些都是长期、稳定的影响因素。而雾霾之类,只是因工业产能过剩、环保水平低、城市化程度和水平层次低(恐惧和阻止大城市化导致服务业不发
达、形成工业依赖)等导致的短期、次要影响因素,这一切,都会不断加剧「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城市化集中趋势。
农村老年人很少有医疗上的保障,寿命可能长吗? |
11月13日,央视记者王志安新浪微博说:「北京因为医疗资源高度集中,一个普通市民享受的医疗服务资源水平,大约相当于外地一个市长或者市委书记享受的医疗待遇。作为一个北京市民,医疗服务价格也许真的不算昂贵,但这种特权犹如高考录取分数洼地,尽管看起来有很多普通市民受惠,但你依然不能说这是公平的,更不能说这就是方向。」
他的前半部分是一个事实判断,我基本赞成。也就是说,总有一些有钱也买不到的东西,虽然外地市长书记们有特权,一旦生病总能享受到当地最好的医疗服务,但是这个区域性的「最好」,怎么也好不过北上广深这样一线城市的最顶级专家和最顶级设备。
他的后半部分价值判断,就完全坠入了「政府公平分配资源」的乌托邦陷阱中了!虽然这种乌托邦体现出深重的民生情怀,会受到多数人的鼓掌欢迎,但我还是要告诉大家,这只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白日梦!
即使完全不考虑经济制约因素,社会已经到了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时代,我们在只有20万人口的西藏林芝地区也建一座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甲医院,那个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可能却没有医护人员会用,因为对于这个人口密度,可能十年都不会有一例相应病例;而北京2000万以上的人口加上对全国乃至全球的交通辐射能力,30台这样的设备及其专业人员恐怕都不够用。即使林芝也有这个病例,医护人员水平也和北京一样高,相对于幅员面积11.7万平方千米、实际控制7.6万平方千米的林芝人来说,从发病到医院的距离也许太遥远,道路交通和交通工具也许都不足以及时把病患送到医院。而2000多万人口的北京,总面积才16410.54平方千米,只是林芝实际控制面积的五分之一强,交通效率和便捷性肯定要高得多。甚至于其它有飞机的城市的人,到北京的时间恐怕都比林芝内部交通时间短。
如果我们不从需求平等的角度来看问题,换一个角度,从供给平等的角度来看问题,即使钱不是问题,但是专家资源总是有限的,它需要人的智慧和勤奋,有限的专家资源如何最公平、最大限度地服务大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她)待在交通最便捷、辐射人群最多的地区!
我
们不应该仅仅把目光聚焦于医疗服务水平。绝大多数人寿命的提高,除了公共卫生水平整体提高之外,直接受惠于医疗服务的比重也许并不如我们想像的高。医疗水
平的提高,仅仅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副产品之一,人口密度增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还意味着人生活得更加的身体和精神自由,城市分工更多更细使人拥有更多
选择、更让人生充满遐想和可能性,服务业的发达使人更容易随时随地补充能量,等等,都有可能提升人的物质与精神世界,以及人的寿命。
越
稀缺的资源吸引越多的人和物吸附其上;越多越密的人口、越发达的经济支撑起越多的稀缺资源。马太效应、幂次法则、万有引力定律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自
有规律。牢不可破!这是任何人无法颠覆的宇宙法则,该法则认为世界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最有破坏力的地震比所有小地震加起来造成的破坏还严重,最大的城市比
所有微型城市加起来还要大。有自知之明的人类,应该顺着规律和潮流而行,狂妄无知的人才自以为能够改变规律、不自量力地逆流而上──结果终归是头破血流,
更悲惨的是带着他的时代和民众一起头破血流!
自从读到2014年2月20日《南方周末》的《写真》版《为了「幸福」的母亲》之后,我越来越坚定自己的一个认识:
人生最大的不平等是出生地的不平等;改变这种不平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迁徙;迁徙是动物求生的本能,自由迁徙乃天赋人权,任何人不可剥夺!
看看这期《写真》版提到的万不足一的人物悲剧命运吧:
李兰芬,36岁,云南丘北县双龙营镇太平村人。6亩地,年收成750公斤苞谷、30公斤小麦,全家4个月无口粮,靠政府救济,家无牲畜,耕种靠换工借牛。夫妇俩上山挖药材,一年能有150元收入,两个女儿没有读过一天书。2008年2月,大女儿出嫁,得到的彩礼是6斤苞谷白酒、16斤大肉、2套衣服和1100元现金。2009年,李兰芬和小女儿离开人世。
正英此歪(彝族),39岁,四川布拖县补洛乡尾使沟村人。全家5口人,3亩土地,全年收玉米335公斤,只能维持全家人吃6个月,其它靠政府救济。母亲怀中的婴儿只有17天,但她每天只能靠苞谷饭充饥。
薛小霞,30岁,陕西延安宝塔区万花乡花园头村人。全家4口人,两个女儿的学费由政府支付。她说,现在家里住的石窑洞已有四十多年了,做梦都想住上砖瓦房。
张富兰,35岁,云南昭通昭阳区大山包乡大山包村人。全家3口人,独生子女户每年120元补助,2.5亩山坡旱地,政府救济50斤大米,经济收入靠编织箩筐,年收入110元,欠外债1600元。
这是摄影记者于全兴花费13年时间、跋山涉水拍下的部分贫困母亲影像,截至2014年2月,他已经记录了1083位贫困母亲。更多的人,在镜头之外,在我们的视线之外,永远无声无息,如野草一般,自生自灭。
我在想,如果她们在城市,即使住地下热力井,也能多少沾一点城市的余温。
来源:东网 / 童大焕 独立学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