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5年12月20日星期日

教育歧视惹矛盾 孩子沦为牺牲品

中国教育好坏,与人口政策息息相关。城市愈大,这一因素愈明显,例如非户籍地的外地学生要想在本地公立学校上学,在过去基本是不可能,近年虽然开了一个口子,但也附加了很多条件,符合条件和要求的,也不是很多。因此,这常成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引发抗议。

数以万计的非京籍适龄儿童被挡在北京的校门外。

近 日有内地媒体对北京非京籍适龄儿童的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让人看到另一种触目惊心的现实。这里所谓的「非京籍适龄」并非农民工的子女,而是指在北京工作的 白领们的子女,他们中的多数在北京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些甚至买了房买了车,然而其子女却被挡在北京的校门外。这些家在北京,却无法让孩子在当地上学的 家长,经过反覆权衡,作出了既不赖在北京,也不把孩子扔回老家的第三种选择──到临近的河北省去读书,形成了一条以三河、廊坊、香河、大厂、衡水等河北市 县为主的「环北京教育带」,此类孩子数以万计。

以学控人 于理不合

导 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正是北京的人口政策。鉴于北京的人口规划屡被突破,为遏制人口快速增长,自去年起,北京对小学入学政策列出了不同的条件,其中对非 京籍适龄儿童在北京市接受义务教育,要求提交「五证」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这些「相关材料」主要包括:父母双方劳动合同、社保记录、在职证明、父母双方 所在单位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结婚证、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租房合同、房租完税证明、房租完税发票、居住房屋的水电费单据它们由各区县自行解释, 审核权则由各区教委掌控。

事 实上,「五证」是全国统一的要求,很多白领家长基本都能达到,但要符合「相关材料」的条件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这也是为甚么这些非京籍家长不得不把他们的孩 子送到河北去上学。虽说临近北京,可有些地方路程也不短,比如衡水距北京就将近三百公里,孩子只能每个月回来一次。这就是北京的「以学控人」政策。

北京确实太大,人口太多,最新的十三五规划要把人口控制在二千三百万以内。过去北京曾采取过「以房控人」、「以业控人」等政策,且不讲这些政策都含有歧视成分在内,最重要的是全部失败收场。现在的「以学控人」,难保不会重蹈覆辙。

中 国是一个以行政权力来分配资源的社会,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比中小城市能够获得多很多的资源,更不用说农村了。尤其是北京作为首都,吸纳了全国最优质的资源, 这就是北京人口规划屡被突破的根源。人口控制不在这方面下工夫,而把板子打在外地人口身上,让他们和他们的子女为人口政策买单,实在说不过去。


来源:东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