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5年12月7日星期一

意识形态烽烟起 网络空间又一战

近日,一篇关于要在高校打响意识形态保卫战的文章,在中国的网络流传。该文被官方的甘肃网等许多网站纷纷转载,特别是被近年来窜红中国、订户众多的某新媒体抓取推送后,影响很大。

中国一方面反对西方价值观,一方面宣扬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里面的「民主、自由、法治」,该如何解释?

文 章中出现这样的话语:「贺卫方、张千帆、张鸣,孙立平之流,他们要么不守教师之德,紧盯社会负面信息大出妄词、哗众取宠;要么跨越底线,大肆宣扬『普世价 值』霍乱视听、唱衰中国。」像这样点名道姓攻击四位大学教授,抛开价值观的争议不说,提出「不守教师之德」的事实指控,还是非常少见的。

作者李吉明是不太知名的博客写手,根据其自我介绍,是河南某地的中学教师,「关注国计民生,思想与行为并重、工作与博文同行」。但是把该文放在最近的政治背景下,特别是被不同目的的网站发布,则很有意思。

正 如该文提到的,最近教育部长袁贵仁有一个讲话:「一些党员教师在重大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有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认识,极个别人的言行挑战政治底线和法律红 线。」袁部长只是指出这种现象,但还没有点名道姓是什么人。但文章作者在引用了袁的这段话后,马上就顺杆爬,明确指出四位教授就是这「极个别」中的代表。

近三年来中国的政治左转,媒体和舆论被严控,作为意识形态的重地,教育从宽松开放,到收紧保守,毫不奇怪。如果说2011年中共提出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分立和两院制等「五不搞」,还只是在政治和制度层面的话,2013年以9号文件爆出的「七不讲」,不能讲普世价值、新闻自由、公民社会、公民权利等,就扩展到社会和文化层面,而且直接针对的是媒体和教育领域。

此前2015129日袁部长还有一个讲话,在教育部贯彻中共《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大会上宣称,「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特别是加强教材建设和课堂讲坛管理;加强对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中国高校的课堂。」

此 话一出,舆论哗然。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教育总体上是按照邓小平指出的「三个面向」在走,即「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除了派 出大批公费留学生,鼓励自费留学外,作为一项替代,大学一直在翻译引进西方的教材。许多高校不光把直接使用西方原版教材作为政绩,还奖励能用英语授课的教 师。

袁部长此话一出,不说是不是倒退,至少实践中做不到。许多高校继续在使用西方的教材,再版、新翻的教材不断。网民和高校的师生调侃,各个专业必修的马克思主义也来自西方,是西方价值观的一部分,如要执行政策,请先将此清除出去。

更 有意思的是,随着中国最高领导的频频出访,在致辞中毫无例外地大讲特讲他看过的西方政治、经济、文学名著。作为配合,中国媒体为这些提到的名著大力造势, 书店重新出版推销这些名著,大学的图书馆更是辟出专柜,推荐阅读这些西方价值观的书籍。借助总书记的讲话,西方的价值观在中国掀起了一轮新的普及,这岂是 教育部长和一个写博客的中学老师所能阻挡的。

很 快,传播极广的某新媒体删除了这篇文章,许多转载的网站也做了撤换。一些个人的社交媒体则用了此文,但从编者按语和留言来看,显然是把它作为引人批判的靶 子。再看作者的原始博客,也删掉两位教授的名字,改换了一些措辞。因为有法律人士指出,价值观之争不好诉讼,但说人家「师德」不好,又没有证据,完全可以 被告诽谤,侵犯名誉。

中国的意识形态之争不断,但谁胜谁负,最终走向何处,尚难预料。但一方面反对西方价值观,一方面却到处宣扬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里面的「民主、自由、法治」,不知该如何解释?

来源:东方日报 / 乔木 北京传媒学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