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5年12月9日星期三

下捉贪官指标的制度困境

湖南省保靖县委近日发布免职通知,免去该县水库移民开发管理局、房产局等县直单位纪检组共23名组长的职务。在这23人中,11人是因所在单位三年没办一件纪律审查或信访件,剩下的则是有违纪问题的。

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碌碌无为责不在他们,在于中共是否真心反腐,反腐是否常抓不懈。

这 件事暴露的问题是,大量纪委书记、检组长占着茅坑不拉屎,养尊处优做老好人。相应地,现在很多地方推动反腐的办法是逐级下达捉贪官指标,比如必须处理多少 厅官、多少处长等等。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各级纪检机关自然得掌握一批反腐线索、查办一批问题官员。中国地方上的反腐活动就这样开展起来。

现在纪检干部占着茅坑不拉屎本身就成了被查处的问题,跟违反党纪国法差不多,要丢饭碗了。湖南保靖县11名纪检组长仅仅因为三年没办一个案子,就跟12个违纪者一同「遭殃」。这是中国官场新情况。

要 搁往年,纪检组长、纪委书记不办案根本算不了什么,实际上还是「常态」。多年前我曾同某市纪委官员聊过,那时办不办案可不是纪委自己说了算,而是只有市委 主要领导交办,他们才会办案。那时候强调「班子要团结」,就是原则上不查处有问题的领导干部。市领导不下决心非拿下谁不可,纪委根本就不敢轻举妄动。既然 党不允许纪检机关自作主张,纪委干部自然是乐得无所事事,各级党委也不觉得纪委书记、纪检组长无所作为有何不对和不好。

我 有一位朋友,曾经在一家大型国企集团担任纪委书记,有次见到他,开玩笑问他忙不忙,他回答忙得很,原因是经常有人检举揭发内部经济问题、作风问题。一旦有 人检举揭发,作为纪委书记他就得公事公办,所以就经常忙于查案子。但查的一个总原则,是「有事查成没事,大事查成小事,小事不了了之」。纪委书记的作用不 是反腐,而是摆平矛盾。

现 在党内风向变了,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不查案子被视为「不作为」。换位思考一下,以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也非甘于碌碌无为,而是党不允许你有所作为。领导班 子里人人都有职务、有分工,人人掌握实权,有权力就是有实力、有利益,就会受到同僚和社会的尊重。名为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实则被人视为摆设,那就意味着 不被人当回事,孰能甘心处之?

砸 掉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纪委书记、纪检干部的饭碗,目的是让他们在其位、谋其政,当然是好事。纪检组长三年不办案,有些可能是无所作为惯了,又怕得罪人。 但对于他们中的多数来说,碌碌无为的主要原因还是政治环境、权力生态使然。领导班子存心不让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真心履职担责,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又如何能 够有所作为?希望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碌碌无为,这正是很多领导班子成员的共同心愿。

由 此可见,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碌碌无为责不在纪委书记、纪检组长本身,而在于中共是否真心反腐,在于反腐是不是常抓不懈。如果是真心反腐,自然就要把各级纪 委书记、纪检组长动员起来。砸掉平庸者的饭碗是一种问责机制和激励机制,但如果不建立一套有效的纪检工作机制,砸饭碗的做法就成了一种「粗放经营方式」。 在错综复杂的权力生态下,这种做法未必能够起到鞭打慢牛的效果。

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困境,是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匮乏办案的动力。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是一个「名利场」,即使是领导班子,其实并不希望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当得太过认真。可以说,碌碌无为的纪委书记和纪检组长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在 大陆中央层面,中纪委通过对各部委纪检机关实行垂直领导,撕开了中央各部门权力封闭运行的口子。而在地方,现在通常是通过下指标来驱动纪委、组检组办案 的,每个地方每年必需揪出几个一定级别的腐败分子。乍看这种下指标捉人的做法很荒唐,但腐败分子到处都是,下指标捉人根本不会造成一起冤假错案。如果不下 达硬性指标,目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通常是不会真抓实干的。

但下指标反腐毕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本质是一种制度化反腐的困境。不搞数字化考核,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就三年不办一案。而从逻辑上推演,下指标捉人迟早会冤枉好人。况且完成指标不难,如果还有更多腐败分子,怎么办?

解 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是让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像自动电梯那样自动运转起来,不需要领导下达查案指令,不需要有人来抽鞭子。花掉纳税人大把的钱,养着一个庞大的 网状机构,如果大家都是三年不办一案,那是说不过去的。但如何让纪委书记、纪检组长有办案的积极性,这的确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来源:东网 / 杨彼得 资深时事评论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