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5年12月14日星期一

「法治」与「反对」夹缝之间的浦志强

中国今日开庭审判最有名的维权律师浦志强。此前,司法当局穷尽延期审理的法律条规,已经用尽了能够延迟开庭的全部机会。早几天的庭前会议显示,浦志强的罪名依旧是数条微博推文,而自从他在纪念六四的私人活动中遭到拘捕,已经过去一年半时间。

浦志强的罪名是数条微博推文,自他在纪念六四的私人活动中被捕,已过了一年半时间。

无论是在薄弱的证据下,依旧关押身患糖尿病的浦志强,还是用尽法条,竭力拉长侦查起诉期限,以造成浦志强事实上的牢狱之灾,都暴露出大陆毫无法治可言的现实。浦志强案又一次证明,法治的真正含义是党治至上,这才是今日中国冷酷的国情。

浦志强之前,乃至其后的大量事例表明,知识界及中产阶级心心念念的所谓「法治」像纸一般脆弱,禁不起轻轻一戳。而基于改良希望,试图跟当局争夺「法治」阐释权的想法早已经破产。那种希望用「法治」旗号感召体制内良心的想法,不合时宜且显得幼稚。

浦志强案甫一发生,就采取了「法治」的尴尬处境。是采取政治辩护,还是实行法律辩护,一时间争执不休。采用政治辩护,契合浦案作为政治案件的性质,但被认为容易招致当局报复。在投鼠忌器的情况下,浦案辩护者弃用政治辩护思路,开始「就事论事」。

无论是张思之领衔下的辩护工作,还是屈志红执行的律师工作,都在这种非常被动的局面下展开。为了说明此种辩护策略的正确性,张思之亲自发文做自我辩护,尽管被证明是无用之举,但早早暴露了被动跟随当局「法治」所导致的难堪局面,惨不忍睹。

而在另外的一种解读甚至是辩护的民间视角中,则将浦志强视作政治反对的最新代表,用他来打击政府合法性,宣告大陆「法治」「不治身亡」。但在实际上,浦志强周围的朋友圈,都抗拒这种标签,默默抗拒这种定性,从而也将政治反对的归纳法带至尴尬处境。

这样看来,试图同浦志强作为「法治」不死之心「试金石」的,很容易就发现,需要自欺欺人才能将这样的认知继续下去。而将其归入政治反对一类的人又发现,浦志强与那些街头政治活动的草根人士是如此不同,以至于需要冒着被所谓同道中人痛斥的风险。

所以在浦志强的历史角色上,其在职业阶段为法治所做的贡献,已经被「法律不是挡箭牌」的现实所抵消掉。在某种意义上讲,浦的职业化行为,与对浦的辩护策略,是冲突和矛盾的。而在政治反对的谱系中,浦志强也很难有适当的位置,两下皆不见。

这么讲,当然不是要否定浦志强在法治史上的所作所为,他风格凌厉的个人化辩护风格,以及对废除劳教等社会议题的倡导有目共睹。只是这种评价的困难,显现了时下中国存在着严重的扭曲。这种扭曲是将浦志强推上审判席的主因,审判日的时候,更是此种扭曲在接受历史审判。

来源:东网 / 傅桓 文化观察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