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6年1月6日星期三

「北大神童」升官进爵 我为他感到惋惜!

李书磊调任北京市纪委书记的消息传开后,在北京思想文化圈引发了热议。因为此君1984年北大毕业后进入中央党校,从讲师到副教授到教授,从教研室主任到教务部主任到副校长,直到2014年调任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待了一年时间,即转任北京市纪委书记。

李书磊其貌不扬,却满腹诗书。

1984年至2014年的三十年时间内,李书磊主要是以一位学者身份面世。这位14岁考入北大的「神童」身上至今仍保留着较浓的书生气,其行事作风低调而严谨,在北京思想文化界颇得赞誉。有人甚至对他的新岗位寄予厚望。

但 说实话,我对他的弃学从政颇感惋惜。尽管我并不反对「学而优则仕」,欧美国家就有不少知名学者入阁拜相,他们旋转于官场和学界之间,往往比一般纯粹的学者 眼界更开,所取得学术成就更大,例如曾先后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他们的代表作《大外交》和《大棋局》是国际关系领域的里程 碑之作。

由于体制不同的缘故,中国的学者一旦当官,其学术生命也就基本中断了。从中共建政以来的近70年历史看,那些优秀的学者一旦入仕也就成了机器上的一颗零件,自主的空间很小,大半时间是在揣摩上意,完成上面交办的各项任务。即便有些人还坚持学术研究,也因其与政治靠得太近而丧失客观性,成了为主旋律背书乃至鼓噪的垃圾。例如郭沫若之流,其拍马毛太祖的姿势令人作呕。

优秀的学者一旦入仕就成了机器上一颗零件,大多揣摩上意完成上面交办任务。

即 便是「有幸」成为所谓的「帝师」,也作为有限。王沪宁进中南海前是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学问做得一流,入仕后再也未见一篇文章进入公众视野。他的聪明 才智被用到了辅佐总书记的治国理政上。据说「三个代表」理论就是出自他的手笔,但也只是将共产党的代表范围拓宽一些,并未能改变「一党专政」的本质。一个 人将数十年的时间耗费在一个并无实质进步的事情上,毋宁是一种悲哀。

当然,对于那些官迷而言,享受权力带来的各种特殊待遇,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他们才不屑去当什么「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学者么?苏长河、强世功等人不就为了获得权力的青睐而不惜睁眼说瞎话么?一旦被上面看中,那么地位的提升以及各种好处也就随之而来。

所以,这些年来我们常看到的一幕是:学术界越来越犬儒,也越来越功利。有底线和良心的越来越少,更多见的是越过底线去拍马去摇旗,甚至不惜朝学术同仁开炮、进行政治构陷。

「三朝帝师」王沪宁善解王意,为江泽民创立「三个代表」,为胡锦涛设计「科学发展观」,提出「中国梦」以迎合习近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师者们大多数已经堕落到不守为人和学术底线时,还能对被他们教导的学生有什么美好期待么?所以,我们看到大批「大学生网络文明志愿者」在网上对不同意见者爆粗口,污言秽语一地。有一句大俗话说:祖国的希望在青年。有这样的青年,祖国还有什么希望?

再 回到王沪宁和李书磊两人身上,以他们的过人资质本来是有希望成为一代学术大家的,然而一入侯门则身不由己,不但学术工作被迫中断,而且还有可能人性变异。 权力场亦是兽斗场,残酷异常,其中人必须学会各种自保本领,有时还不得不去害他人。如此经年,也就练就了一副黑心肠。昔日的初衷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各 种权谋。当初入仕想改变恶制度,结果被恶制度同化,并成为恶制度的护卫和帮凶。

因此,我对一流学者的「入仕」都心怀惋惜,学界少了有望成为标杆的大家,入仕后的学者们也往往在攀登权力高峰的途中迷失自己。双重损失,殊为可叹!

来源:东方日报 / 章文 知名评论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