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6年1月21日星期四

中南海智囊曝温家宝三朝不倒内幕

吴稼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后转职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中共中央办公厅。1989年六四事件爆发,吴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并且发送到秦城监狱,1992年刑满释放。

著名政治学者吴稼祥

8年后,吴稼祥远赴美国哈佛大学当访问学者。在中南海供职的经历,是吴稼祥与温家宝的交集。2001715日,吴稼祥撰文《温家宝三朝不倒的原因》分析温家宝在中共十六大能够成为新任总理时指出,温家宝只会补台,不会拆台,谁想治天下,都希望得到这样的人。这也正是他历经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三朝而不倒,并在政治风暴的中心里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

提起温家宝,人们最难忘的是他那张脸。那张脸曾经出现在19895月某日的中央电视台的荧屏上,在赵紫阳那张一夜之间瘪了许多的脸的后面。我当时看到温家宝的那张脸,那张欲泪还休的脸,心想他可能完了。

1989年六四事件发生时,温家宝成了中南海最忙的人,每天平均只能睡两三个小时。除了亲自在第一线参与指挥,还要挤时间参加各种不同场合的会议,更要及时处理一些最敏感的资讯。他协助赵紫阳参与处理了520日宣布北京戒严前一些最重要的工作。

他 其实是可以不陪紫阳去的,紫阳当时已经被免去总书记职务。作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当然也就被免去了为前任总书记服务的义务。何况,紫阳被免职前就要求去 天安门广场,被中央警卫局拒绝,说是不保障他的安全。我想,紫阳后来肯定是在不被中央警卫局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到了天安门广场。在这种情况下,温家宝还是去 了。其实,人身安全倒不足为虑,他们都知道学生们不是凶手;值得担忧的倒是政治安全。我想,当温家宝向天下展示他那张掩饰不住真情的脸时,他已经把政治安 全置之度外了。他当时那样做,选择的并不是阵线,而是做人的良心。

让 人惊异的是,温家宝在邓小平和其他元老那里获得了谅解。也许在邓小平看来,温是耀邦亲自挑选的新一代领导人,知道他对改革事业的忠诚。在六四后,原邓胡赵 体系的领导人纷纷去职,邓想要为他自己的路线留下接班人。或许在陈云、李先念等人看来,温家宝是个温和的人,他不是制造矛盾而是缓和矛盾的人,他不以对改 革的态度划线,决定亲近或疏远、拉拢或打击哪些人。他是团结的因素,不是分裂的祸水。

19891月,刚就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不久,温家宝便去山东和青岛港口的工人们共度过年,我作为工作人员随行。离开北京的当天,温说他上午刚看望了陈云、薄一波等老同志,中午和警卫战士共进午餐。

犯错误比别人少

这可能是例行公事,但不是官场拍马奉迎。在我的印象里,温家宝是官场上难得一见的正直的人,并不擅长溜须拍马。我认识的一个在金融部门工作的部级干部告诉我,在他出席的温家宝主持的会议上,他很少听见温家宝说废话,基本听不见他将“江核心”挂在嘴上。他是一个实干家。

温 家宝从政和韩国的李昌镐下围棋有点类似:他们的成功都来自错误比别人犯的少。任何一项重要决策或重要文件的起草,他都斟酌再三,反复推敲,力争少出差错。 有些重要文件,连文件专家都认为已经完善,温家宝仍然能令人惊讶地作出更精确的修改,如果想到他的科班是地质,就更令人惊讶。同样让人惊讶的是他的工作精 神。他几乎没有业余时间,除了睡觉,他都在办公室。

关于腐败的指责很难加到温家宝头上。1989年初,在山东考察期间,他要求每餐饭不能超过四菜一汤。结果,菜送上来了,是四只盘子,但是特别的盘子,每个盘子里有四个菜,这样就有了16个菜。主人解释说是厨师想让领导多品尝一点他的手艺,温家宝还是让撤下去多余的菜。1999年,我去山东兖州煤矿。煤矿总经理想让我见见温家宝的一个侄儿,那个侄儿在一个煤矿里当技术人员。温家宝不帮自己的秘书联系工作,有一个秘书自己联系到广东工作,他还要求省里不要安排得太好。

温家宝与习近平、胡锦涛

会补台,不会拆台

温家宝的这个性格决定了他在中共16大之后的权力结构中,是被人联合和争取的物件,不是别人投靠的物件。他不会另立山头,招兵买马。象他这样的人,如果在皇朝政治下,可能跟随一个伟大的君主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也可能将一个暴君的罪孽缓解到最低限度,但要他改朝换代、取而代之,可能性很小。
我想,胡锦涛和曾庆红对温家宝的这种政治品格一定知道得很清楚,他们都不会反对温成为下届总理人选。在中共高层领导中,象温家宝这样既清廉又能干,既温和又严谨,既忘我工作又没有政治野心的人是难得一见的。这种人只会补台,不会拆台,谁想治天下,都希望得到这样的人。

这也正是他历经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三朝而不倒,并在政治风暴的中心里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政治不象端一碗水那样公平,但成功者和失败者必有其自身的原因。

来源:摘自《温家宝三朝不倒的原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