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后中国经济举世瞩目,总理李克强、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接连谈话,为经济打气。去年8月,中国引发第一波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今年1月,又再次引发第二波冲击。现在情况是:由去年8月到现在,中国经济未见改善,且进一步恶化。这种情况下,发生第三波冲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那么,第三波冲击什么时候到来?
2016年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第三波的冲击随时发生,图为中国一处旧大楼的爆破实景
|
第一,前两波冲击发生的原因。去年8月中旬,中国在没有预警下突然宣布将人民币贬值2%,立即引起全球恐慌,造成各地灾难性的股灾。今年1月4日,在人民币维持稳定数月后,中国突然将人民币贬值0.5%,引发中国史上的第一次股市熔断风暴,又导致全球股市恐慌和抛售潮。两波冲击爆发的基本原因,都在人民币汇价。
第二,人民币贬值的原因。中国经济持续放缓是基本原因,而经济放缓则因为制造业和出口减速;欧美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减慢,又是中国出口下降的主因。北京15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今年1月出口,比去年同期下跌11.2%,对美出口跌9.9%,对欧出口跌12%;包括1月在内,中国的出口已连跌七个月。中国政府为拉抬制造业和出口,阻止成长进一步下滑,保住「中高速成长」,唯有将人民币贬值,以提高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第三,情况恶化并变得危险。人民币贬值是双刃剑,一方面有利出口,但另一方面却使中国国内资金出走,因为人民币汇价下跌,商业和投资者放弃人民币,改持美元,或直接从中国撤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从中国撤走的资金达6760亿美元(还未计算没有纪录的)。资金大举撤走,等于投资减少,对经济不利,北京当然不希望资金撤走,因此运用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中购入人民币,借此拉抬人民币汇价,使汇价不致大跌,只维持缓慢地跌。
但这种反市场的拉抬行为,使中国政府陷入极危险、难以持续的困境。因为入市购买人民币,使中国消耗大笔外汇储备,情况已到极危险边缘;经济专家甚至说,中国目前已经没有足够储备,作为入市拉抬人民币的弹药。
据中国政府日前公布的外汇储备资料显示,今年1月,中国外汇储备减少9950亿美元,已使储备从2014年最高点的4兆美元,减少到1月底的3.2兆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连续三个月大幅消耗储备(去年12月消耗1079亿美元)。因此眼前的危机是:如以目前的消耗速度计算,今年底前,将须再消耗10兆美元,等于负债了。
美国著名避险基金「海曼资本」经理巴斯(J. Kyle Bass)本月10日的「致投资者书」说,中国大幅消耗外汇储备,实际上已到难以支持下去的危险关头。他的论点是,一个国家必需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才能应付债务、外贸和其他外汇开支,稍作计算就可知道,中国至少需要2.7兆美元外汇储备,才能应付基本运作需要;另一方面,中国约有三分一外汇储备属固定资产,不能作弹性运用,必须从3.2兆美元减去三分一,因此目前的储备,实际上已下降至2.1兆至2.2兆。换言之,已不足够2.7兆的基本运作需要。
如果外汇储备已告急,最大影响就是:中国政府难以入市拉抬人民币,就算继续,也不能维持太久,到了触及北京底线,就会停止入市,停止拉抬行为。这种情况出现时,人民币汇价不会再有政府入市的人为操作,就会下跌,到那个时候,第三波冲击就会出现。
第四,目前外汇市场,已认定汇价走跌。实际上,美国不少避险基本已认定,人民币汇价将下跌,并且已经入市,买人民币外汇期货,希望从中牟取巨利。香港人民币外汇期货市场的「2017年3月期货」已出现1美元兑7.02元人民币兑的汇率;换言之,比目前跌5%。有些急进的避险基金更预测,今年底前,人民币汇价将下跌10%。
第
五,中国政府的意图。北京当然希望经济转型成功,为中国找出一个稳定的新成长模式,以便长期维持「中高速」成长;但经济转型极为艰巨,现在和未来的情况,
已不是北京所能控制。自去年夏天以来,北京在经济政策上,仍扮演「英明神武」的角色,还像以前经济高成长时期那样,向全球说,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会保持7%成长,但经过去年股灾和人民币贬值的决策失误,北京的政治化经济宣传,已经没有人相信。北京希望维持人民币地位,不希望人民币大贬,只希望它缓慢地贬,但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当压力超越底线时,北京就可能弃守,届时第三波冲击就会出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