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
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他认为,知识分子有思想、有主见、有责任,愿意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一些意见和批评有偏差,甚至不正确,
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如果没有宪法保障言论自由,说得越好,也没有毛泽东说得好。现在这样讲,很容易让人联想新一轮反右的「引蛇出洞」。这个不但知识分子怕,所有国人都怕 |
习近平这段话,引起了网上热议。有人支持,有人吹呼,有人质疑,有人反对,有人挖历史。因为这样类似的讲话,在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两次。
凡是历史出现的类似,不是与引蛇出洞有关系,就是与解放思想有关系。
这样的历史事件,一次以悲剧出现,一次以喜剧出现。
喜剧还没有演完,又来了一场举世震动的悲剧。
第一次是在1957年4月30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召集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请他们积极提意见, 帮助共产党整风。为消除党外人士的思想顾虑,他再次代表中国共产党重申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合作原则。随后的事实告诉人们,毛泽东搞的是阳谋,阳谋的目的是引蛇出洞,于是至少55万名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从此之后绝大部分知识分子再也不敢说话。敢说话的林昭、张志新被枪决。如果说在此之后还有知识分子,也只是有奴才型的知识分子,这其中,郭沫若就是典型一例。
第
二次是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大讨论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必然会出现不同的声音,甚至是政治上反对的声音。邓小平充满政治自
信,对于反对的声音,邓小平的看法是:「一听到群众有一点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要追查所谓『政治背景』、所谓『政治谣言』,就要立案,进行打击
压制」的做法,「是软弱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表现」。他还说,「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使他们有意见就能
提,有气就能出」。小道消息流传,是对长期没有民主政治的惩罚。他多次强调:「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通过真理标准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但是,好景不长,之后又出现了1983年的反精神污染,1986年的反资产阶级自由化,1989年的学潮,学潮之后知识分子沉寂了一段时间,到了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才有所好转。上个世纪末的时候,知识分子又一次活跃起来,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自由主义开始浮出水面,并通过互联网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互联网的思想启蒙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之时出现了反普世价值的浪潮之后,自由主义和思想启蒙的高潮才有所消退。自此之后,自由主义和思想启蒙又借着微博行进到2012年才逐步停滞不前。
2012年
之后,网络管制越来越严格,但知识分子对管治不满的程度逐渐上升。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受到权力嘲弄,有些知识分子已经不能或者不敢在博客和微博发声。因为
在发声之后轻者被删贴封号,在线下约谈甚至恐吓,重者则被抓。尤其是任志强微博被封之后,知识分子普遍具有了一种恐惧感,对公共权力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信
任。习近平关于知识分子谈话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习
近平总书记这次重申邓小平的「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是邓小平思想的简单重复,而是具有了新的内容,具有针对性。他认为,只要是善意的批评,
只要是出发点是好的,那就允许知识分子批评。问题在于,何谓善意的批评?批评有善恶吗?何谓出发点是好的?在何地出发?善意和出发点好的标准是什么,由谁
来定,由谁来实施,这都是极为现实的问题。
其实,如果彻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的言论自由条款,善意和出发点都不重要。
何
况善意和出发点都是以动机决定是非,以立场决定是非,以阶级立场决定是非,甚至是站队决定是非。这样做的主观随意性太大,极其不稳定。如果没有宪法保障言
论自由,说得越好,也没有毛泽东说得好。毛泽东说得最好的时候,恰恰是搞「引蛇出洞」的时候。现在这样讲,很容易让人联想新一轮反右的「引蛇出洞」。这个
不但知识分子怕,所有国人都怕。
来源:东网 / 木然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