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辞令,是指没有错误的废话,千篇一律而无实际内容。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经常说一套
外交辞令,那一定很招人烦。不过,外交场合却非说不可,不说就有可能惹事。这不,中国外长王毅出访加拿大就惹上了大事,一不留神成为了「国际网红」,不仅
上了许多国际媒体的头条,还招致包括内阁总理在内的加拿大国民的强烈不满。在中国国内更成为网络热点持续发酵了好几天,各种调侃搞笑段子铺天盖地刷爆朋友
圈。
互联网没给凝聚共识带来机遇,反让各利益群体的立场更加固化,使话题变得更极端及尖锐化。 |
王毅曾经长期驻日工作,浓眉大眼、仪表堂堂,形像俊朗、风度极佳,据说深受日本女士们的喜爱。他2001年
即成为当时外交部中最年轻的副部长。但因其长期主管对日关系,被国内强硬派指为对日本纵容绥靖,被贴上了「鸽派」的标签,也因此影响了他的仕途。坊间有他
未能直接在外交部提任正部而只能转任台办的说法。不过,看完王毅怒斥记者的那段视频,再说王毅是「鸽派」恐怕真的是冤枉他了。视频里王毅怒发冲冠、怒目圆
睁、怒不可遏、怒目而视、怒气冲天中文成语里带怒字的全用上也不过分。
王毅怒斥记者的那一段视频,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官方媒体以及左派一致叫好,认为是扬我国威。观点一向偏左的《环球时报》发表社评:反思吧,傲慢的加拿大媒体!社评说,加拿大才3000万人口,只相当于中国一个小省份的人口规模,他们根本理解不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宽阔和多层次。希望王毅这次当面回击能让傲慢的西方媒体反思。应该说,环球的这篇社评基本代表了官方意思,也代表了大部分体制内的声音。
而网络上的另一部分声音,认为王毅的表现失态,有失大国外长的身份。一部分比较理性的观点认为,抛开内容不谈,在人家国家抢先回答提问别人的问题,已经有失礼节。这部分声音基本上以知识分子、中产阶级以及自由派意见领袖为主。
一
个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和解读本来很正常。王毅怒斥记者的表现并不是心血来潮,也不单纯是王毅本人的素质能力所决定,背后反映出的是当下中央高层在外交方面的
新思维和新战略,这里不展开评论。我要说的是,这个事件成为网络热点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社会阶层和族群难以调和和难以修复的撕裂,却不能不令人忧虑。
进
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每当发生重要社会事件的时候,都会出现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官方声音,一个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民间声音。官方声音并不代表体制内的人
都认可。同样,民间声音也并不代表所有的体制外人士。这两个舆论场最开始时还有一些共同语言,求同存异尚有可能。但是,随着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历史遗留
问题、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巨大分歧,仅有的共识已经消耗殆尽。两个舆论场已经变得针锋相对、泾渭分明,而且不可调和、不可讨论。由此所造成
的社会族群的撕裂愈演愈烈,难以修复。对于今年「春晚」的评价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中
国的发展,需要共识;改革,更需要共识。一个官员对待媒体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官场对于言论的态度。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并没有给凝聚共识带来机遇,反而让
各利益群体的立场更加固化和强化,使很多话题变得更加极端化、尖锐化、对立化。不问真假是非,只凭利益、立场站队,以人划线,将会成为今后舆论场的常态。
这种状况无疑对于未来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造成巨大隐患。没有共识的改革和发展,你相信它能走得很远吗?
来源:东网 / 老徐 独立评论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