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这是联合国大会2013年7月成立的第四个厕所日,倡导人人享有清洁、舒适及卫生的环境。
习近平去年到吉林省延边考察时,「了解到」一些村民还在使用传统的旱厕。 |
中国人几千年前就有专供大小便用途的厕所,只是对这种与面子无关的工作,愈来愈轻忽,但求方便。《中国文明的秘密档案》披露,在明清两个王朝的北京城,一片繁荣的背后却是公共设施的匮乏和管理的无序,「故人都当道中便溺」,道路两旁大便夹杂小便,人粪夹杂牛溲马尿,北京城是一个巨大的公共厕所。
即便如今,在北京等大城市,仍有不少公厕卫生情况吓人,有人调侃说,只要鼻子够灵敏,随时都可以找到公厕。
中国经济实力全球第二,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惟根据中国官方2年前资料,全国有25%家庭没有「卫生厕所」,生活在小资城市的国人,恐怕很难相信还有超过三亿同胞无法好好如厕。
世卫组织定义的「卫生厕所」,要求厕所包括有后续储存和处理,例如与下水道连接、与化粪池连接,或是带防臭的旱厕、带有通风管的坑厕等等七类,否则容易导致疾病传播。
因此这样的一个古怪主题日──厕所日,无疑提醒着中国执政者,东方强国与「先进世界」的实际差距,离实现中国梦的路有多长。
尽管一提起屎尿屁,依然人人都皱眉,但如今中国官方对「厕所」表现得非常在意。
今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通知各地贯彻落实。其中提到,要加快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力争到2030年,全国农村居民基本都能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
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十四年时间里,改造、新建三亿多人所用的厕所,工程浩大。
这个举国建设工程,可能源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的一次农村如厕经历。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到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考察,期间落田了解作物长势,到村委会看老年舞蹈队排练,又家访,逗留颇长时间。
官方报道指出,习近平当时「了解到」一些村民还在使用传统的旱厕,于是指出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
之后,全国掀起响应「厕所革命」号召的运动,已有27个省份党政官员表态要推动本地区的「厕所革命」,各地甚至纷纷成立「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将改造厕所工作纳入到综合考核指标。
对于这种运动挂帅、政府主导的建设老套路,舆论向来有质疑。不过,也有人认为若改变的是自家厕所,相信民众会好好维护,只是应当如何在自主性方面得到尊重。
至于公厕,如何管理仍需探讨。大概二十年前,笔者在内地观察到,一些县在升级为县级市,进行了一系列的城镇建设,以让县城更像城市,其中一个就是增加公厕。有的县城新建成的公厕是两层建筑,其中上层全层或部分是住宅用途,作为负责该座厕所的清洁工一家宿舍。如此一来,为了让自己居住环境更加舒适,他们一家肯定要好好清洁楼下的厕所,免得日夜闻「香」。
不过,这种方法后来很少看到,可能地价、楼价太高了,对城市管理者来说不划算。
来源:东网 / 乙志铭 资深传媒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