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10岁参加儿童团,14岁被阎锡山军队铡死。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她是一个意志坚强、不畏强权、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少年英雌。这种人物在大陆的教育语境中,并不鲜见。只要接受过大陆正规教育的人,都非常熟悉这些英雄形象。
1949年后官方塑造出一系列英雄形象,被广泛的宣传。不过,这种形象也遭到不少质疑。 |
但是这些英雄形象最终有没有实现教育意义,不太好说。从几千万党员的表率作用来看,说实在话,这些英雄的教育意义并没有发挥。仅从腐败这个层面来看,腐败分子前赴后继,从哪儿能看出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呢!就是那些口口声声要捍卫国家、捍卫民族 、捍卫某主义的人们,他们相信这些英雄吗?他们会践行这些英雄精神吗?针对现在的中国人而言,能够言之凿凿的表示自己做到了,恐怕也是凤毛麟角。
英
雄在或者不在,已经不太重要,关键是人们信或者不信。我们国家历来喜欢宣传榜样的作用,不管是古时候的英雄,还是身边现代的雷锋,又或者是每年所评选出来
的道德模范,似乎是一个离开英雄和榜样就活不下去的民族。电影电视中通常也喜欢塑造这种政治正确、小孩子容易受鼓舞、大人不见得喜欢的各种英雄形象。特别
是1949年之后,官方所塑造出来的一系列英雄形象,更是被广泛的宣传。不过,这种形象也遭到了不少质疑,比如雷锋的各种有违生活常识的行为,怎么能让人相信他是真实的呢。
刘胡兰也同样受到各种各样的质疑,人们不太相信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有着机器一样的坚毅,又有着深化到骨子中的信念。除非她是官方宣传机器塑造出来的神话。所以,今天学校开展向刘胡兰学习的活动时,就遭到了家长的抵制。
有
家长写给老师的信在网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题目为《请刘胡兰离我们的孩子远点》,在信中,家长认为不管是从常识还是是非,刘胡兰一事都是令人毛骨悚然。让
孩子参加政治斗争,看不到「任何值得称赞的品质和任何值得坚守的理想」。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被社会的「阴暗所裹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被播种了「血
腥、残忍和仇恨的种子」,并表示要放弃这个活动。
解放军报主办的《中国国防报》在5月30日头版,以评论形式回应了这封流传甚广的公开信,当然整个评论并没有从逻辑出发,只是下了不少结论,认为让孩子「远离自己民族的英雄非常可耻」,该家长「可悲可怜可气」,并表示「缺什么就要补什么」。
喊
口号,每个人都会。动动咀而已。既然想要说服别人接受英雄,那就用道理用逻辑来证明。然而,这篇评论没有想说服人,只是用喇叭似的言论表示,远离英雄不正
确。就像我们的科学家在文革时期声称粮食亩产可以达到万斤一样,只是口号,没有实证。我觉得,这不是说服人的最好办法。一味的喊口号,恐怕是自己的底气不
足,自己也不太相信所说的话。实际上,一个正常的人谁会相信刘胡兰呢?我是说,谁会接受这样一个到处都是Bug、不尊重常识的形象呢!
从古到今,口号叫得比谁都响亮的,通常都不能相信。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是道貌岸然。从1949年到现在,那些拿着小本本宣誓效忠的人,就是最好的例子。那些在台上要为人民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落台后的丑陋和龌龊,让一个局外人都尴尬,数不胜数。是不是他们对于英雄、对理想和信念,对什么主义就天生免疫呢?凭什么又要求别人相信、实践呢!
问
题是,最终大家都不相信的教育,它的意义何在呢?中国的孩子就只配这样的教育吗?中国的教育家们、政治家们的孩子,是不是也具有天生的免疫力呢?当然,这
些孩子可能从小就离开了中国的教育语境,在国外接受真正的教育,当然也就无关政治。然后他们长大的时候,又回来用这种虚伪的教育来欺骗更多的中国儿童而
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