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专政下的大陆
一九四九年秋,蒋介石领导的国军被共军击溃,退守台湾,中共在北京建立政权,坚持一党专政,以至今日已有六十八年的历史。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共始终坚持一党专政、党国不分、党政不分、由党领政、由党领军。一九七0年代后期邓小平复出后,中共开始推动经济改革开放,但坚拒展开政治改革开放。与此同时,邓任命胡耀邦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天安门悼念胡耀邦 |
然而,胡耀邦出任总书记后即已认识到民主化的洪流难以阻挡,因而主张逐步推动政改,邓小平在经建上虽颇具远见,但却未能清楚认识到全球民主化的趋势与洪流,因而全力予以阻挡,终于导致天安门历史性的镇压悲剧--邓小平的盲点及改革的局限性终于展露无遗。而胡耀邦对民主改革的坚持也终于导致他的下台,重创中国政经全面改革的诉求。
胡耀邦的贡献
一九八七年一月,胡耀邦因反对反精神污染、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及反对镇压学运而被迫下台。当时胡耀邦力主政经改革同步进行,有意领导中国迈向民主、富强、统一之途,但遭遇无比的困难与阻碍,下台后两年含恨而终,未能实现他的宏愿。他逝世后,中国知识份子非常悲痛,群众涌进北京天安门广场,悼念这位倍受尊敬的领袖。
坚持理想 力主改革
在一九八七年胡耀邦下台前,笔者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访问北京,进行学术交流,交流结束后,胡会见我,长谈两小时。在谈话中,他展现对民众的关怀及对知识分子(包括学者、作家、艺术家等)之尊重,并力主政改,希望政经改革同步进行。
令笔者惊讶的是,胡耀邦开始与我谈话时,即痛斥中共的恶政。他痛批文革为中国的政经发展及全民所带来的伤害,也曾提及中共的其他恶政(如反右),但最令他痛心的却是文革。他细数文革为中国人民所带来的「浩劫」,他对中国人民所受的苦难,展现无比的同情。除胡耀邦外,笔者从未看见一位中共领袖表现如此强烈对人民的爱护及关怀,他是一个富有人性及同情心的领袖。对中共的恶政,胡耀邦实是痛心疾首。
胡耀邦对大专院校学生反对贪腐、官倒及要求改革,非常同情;他明确反对镇压,但却无法改变中共的政策。
我们的谈话结束后,胡耀邦亲送我至其中南海办公室大楼大门,继续交谈,非常亲切,他欢迎我将来再度来访,并请一位幕僚陪我乘车参观中南海。
胡耀邦对学生、民众及知识份子展现无比的同情及关切,令笔者动容。一九八九年四月当我获知胡耀邦逝世的消息时,非常难过,不禁泪下,怀念这位伟大的领袖,深感胡耀邦「壮志未酬身先死」--他实是中共领袖中的异数。
胡耀邦始终是笔者最尊敬的中共领袖,他的正直、坦诚与理想主义精神,令我难忘,我认为他在推动重大政策时不够务实。
胡耀邦并未受过高等教育,大部分勤奋自学成材,但他对民心、民情及百姓的困苦颇多深入体会,因而积极改善人民的生活。
政经理念与改革主张
胡耀邦逝世二十二年后,其子胡德平出版《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胡耀邦》一书。
从胡德平的新书及胡耀邦对笔者的谈话,我们可清晰透视胡耀邦的政经理念及改革主张:
● 政治上反对政治及意识形态挂帅,反对「四个坚持」之说,主张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
● 经济上反对僵化的全民所有、人民公社、大锅饭等制度,主张全方位的经改及经济松绑、开放,鼓励私有经济,发挥人民的经济潜力,促进繁荣(胡耀邦反对中央计划经济制度)。
● 反对清算、斗争知识份子、反对镇压学运、反对文革、反右、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尊重知识份子及发挥知识份子的潜力。他认为,对政经、科技、国防及工农业现代化,知识份子可作出非常重要的贡献,知识份子实是中国的重要人才。
● 反对迫害人民,党政官员应深入民间,燎解民间疾苦,帮助人民解决问题。
● 反对封建主义及控制思想,主张真理标准辩论以解放思想,并主张思想自由。
● 反对漠视人民生活,主张关切及解决就业、住房、消费及其他民生问题。
胡耀邦经过反思与探索,构建他的政经理念及改革主张。
综如上述,胡耀邦的各种「反对」与「主张」,偏离中共的传统理念与主张。自八0年代中期以后,胡耀邦与提携他的邓小平在理念及政策上终于出现严重的分歧。
除肯定胡耀邦的政经理念及改革主张外,笔者也十分欣赏他的个人作风:亲切、随和、清廉、真诚、坦率、平民作风、关怀民众、没有官僚习气。
胡耀邦对推动真理辩论以解放思想及平反大批冤假错案(包括为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平反)之贡献,获得全民的赞扬,他的崇高历史地位已获得广泛的肯定。
胡耀邦终获平反
胡耀邦过世后,他的名字几乎完全从中共报刊消失,直至二0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当天是胡耀邦诞辰一百周年,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纪念座谈会,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出席,并发表讲话,为胡耀邦平反。
胡耀邦纪念座谈会结束后,西方媒体(包括《纽约时报》)对之颇多报道。美联社发出的新闻稿认为「习近平以出席胡耀邦诞辰座谈会为胡耀邦平反」;路透社则认为《胡耀邦文选》等书的出版,是胡耀邦获得平反的标志。
中共虽已为胡耀邦平反,但笔者希望中共积极推动胡耀邦的理念、理想与改革主张。
来源:争鸣 / 杨力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